close


我的服務學校在三月二十五日當天舉辦了第一次的台灣文化日。
由於是第一次舉行,老師們對於當天的籌備毫無頭緒。
後來有老師提到,因為結合課程設計與課文的選用,
她正在介紹台灣農民的生活,也結合無米樂的影片,帶領學生深入思考。
於是初步決定,首次官方活動以台灣農民的生活介紹為主。

策劃之後我們抓了幾個議題,讓學生試著去蒐尋資料,整理資料並繪製海報。

七八年級:介紹二十四節氣與米食文化,也請學生帶米類小吃到校與同學分享。
九十年級:台灣人對ECFA與WTO等國際議題的看法。

巧合的,在活動前夕我看到了《跟著節氣去旅行》的介紹,
我想這就是「聚光燈效應」吧,
你需要或是與你生活相關的東西物品都會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
明明平常就都沒有注意到啊!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二十四節氣好像已經跟著農耕社會型態、農民曆等消失,一起變得不受重視了,
小小的台灣在經濟成長之後,農耕社會的生活型態已經轉變,
成為「服務」為重的社會,
農民曆除了判別吉凶不再重要,哪比得上經營管理專書對升遷的關鍵性?

雖說台灣現在重是的是三級產業,首重觀光、娛樂,
可是人們總是一窩蜂的去熱門觀光景點賞玩,
看到的都是人、車、人、車、人、人、人,並沒有看到台灣各地方的美,更沒有看到大自然給我們的獻禮。

《跟著節氣去旅行》讓我注意到的原因是節氣,
除了冬至吃湯圓,很少人還會記得節氣了,
更別說是要隨著節氣變化去旅行!
作者所做的以及倡導的實在太酷了!
凌拂老師的介紹更讓我心動,
她說到作者對大自然、環境的介紹不是學科式生硬的教條,
而是生活在其中的感受,
是溫暖的記憶、是童稚的認同、是家鄉的味道、是深刻的回憶,
於是試閱活動一開始我便搶先報名,
也趕緊把這樣的好書與活動介紹給班上的大孩子。


收到試閱檔案並打開來一看,我滿心歡喜。
排版很清爽,在序之前更看見了作者對於二十四個節氣的旅遊路線規劃。
旅遊並不是昂貴的,旅遊並不是費腦筋的,旅遊不見得都是人擠人的。

進入大自然配合節氣呼吸的旅遊方式,很環保、很清新、很舒服,
逃脫了塵囂,逃離了人群,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
她還以風土水火的芬芳,滌慮我們的細胞。
孩子也可以跟著我們一起,家人的一起行動,從小就培養起進入自然的默契,
當需要透透氣的時候,全身細胞需要深呼吸的時候,就走吧,走入自然中,
遠離文明與文明帶給我們的傷害。

作者欽慧在書裡與我們分享她獨家的生活體驗,私密的旅遊路線,
出遊需要注意的重要Tips(尤其怎麼把孩子一起帶入這奇妙的世界),
閱讀之時,我一方面幻想著同處於她的周遭環境,
一方面勾起幼時於鄉間、郊野的回憶,
另一方面則開始規劃我可能會有的假期與出遊計畫了。

我喜歡作者的「荳荳源起的神話」,讓小孩出生便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神話,
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的成長經驗啊,而且還和「玉山」有了一個緊密結合的關係!
(詳見 P20 一月小寒)

我也喜歡作者領著孩子找到新店溪的源頭,
儘管一身泥濘,卻仍虔誠地拉著手告訴孩子:
「渾濁的我們,每天都依靠她的照顧。」
同時心裡暗想:下次和這水見面,該是水越過喉頭,穿透細胞
──原來我們體內早已存在著這股水脈。
(詳見 P24 一月小寒)

她寫她小時候玩扮家家酒更是有形有色得引我回到我小時候住的鄉間小路(P36),
她說她讓孩子自在享受「赤足」的自然教育,讓我想起我幾乎要遺忘的童年(P38)。
和阿祖四處巡摘「左手香」為草藥的我,
在豬舍看鄰居伯伯餵豬最後跌一跤在眼尾留下傷疤的我,
惹火壯碩火雞讓媽媽急沖沖出來和火雞打架的我,
總是在寫完功課去玉米田埂上摘泡泡草來玩的我......
一個一個小影子突然都從我眼前跑了過去。

現在我沒有孩子,我願意現在就去體驗作者規劃的自然旅行路線,
等我有了孩子,我更會親自帶著她/他再走一次,指點出媽媽的記憶,
也順便告訴她/他,曾經有一個阿姨多麼用心的規劃這些,
希望等我的孩子長大,地球、台灣依舊那麼美,
她還可以帶著她的孩子,欣賞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跟著節氣去旅行,
在節氣變換中生活、呼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葉皮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